基地概述: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位于陕西延安南川花石砭半山腰,现存土石窑洞150余孔,礼堂、会议室、机关餐厅各一座,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于2014年3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建筑面积8035平方米,陈展面积4000平方米,由序厅、三个展览厅和一个临时展览厅组成。基地介绍:
介绍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位于陕西延安南川花石砭半山腰,现存土石窑洞150余孔,礼堂、会议室、机关餐厅各一座,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于2014年3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建筑面积8035平方米,陈展面积4000平方米,由序厅、三个展览厅和一个临时展览厅组成。
背景
1941年5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原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与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组成中共中央西北局(延安城北张崖村),统管西北地区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以高岗、王世泰、张邦英、林伯渠、谢觉哉、陈正人、萧劲光为委员,贾拓夫、李卓然为候补委员,高岗为书记。
历史事件
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 1933年8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决定成立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王泰吉任总指挥,高岗任政治委员。 同年11月,陕甘边红26军正式成立红42师,师长王泰吉,政委高岗,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黄子文。红42师随后全面展开了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1934年2月25日,在四合台村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根据地最高军事机关--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吴岱峰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参谋长;选举习仲勋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
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 1935年2月,为了统一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的领导,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高岗被选为中共西北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前敌指挥部政委,协助前敌总指挥刘志丹指挥红军作战,参与了西北红军与西北苏区的创建工作。 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1935年春,陕北特委和陕甘边特委召开联席会议,正式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陕北和陕甘边两块根据地和两区革命武装,惠子俊(1910-1944)被选为书记。会议确定成1935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 立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不久,谢子长因病逝世。
9月中旬,由鄂豫皖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25军到达陕北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代表团立即召集中共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联席会议,决定组建中共陕甘晋省委,朱理治任书记,郭洪涛任副书记;改组西北军委,聂洪钧任军委主席。为统一红军的领导,决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 下旬,中央派驻西北代表团在陕北进行错误的肃反斗争,在所谓"更加猛烈地反对反革命的右倾取消主义"的口号下,将刘志丹、高岗、习仲勋、马文瑞、张秀山、杨森、高朗亭等人及红26军、陕甘边区一批干部逮捕扣押,并无辜杀害了一些同志。使西北革命根据地面临严重危机。在此关键时刻,正在长征途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当了解到刘志丹等一大批同志被错误关押的严重情况后,毛泽东当即指示:"刀下留人,停止捕人","所逮捕的干部交中央处理"。从而使刘志丹、高岗等人得救。 1936年4月,刘志丹在红军东征(由陕西东渡黄河进军山西)期间,率红28军攻打山西三交镇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1938年11月,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注意事项:
参观红色革命基地是一次具有纪念意义的体验,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历史,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注意事项:1.事先了解:在参观前,尽量了解有关该红色革命基地的历史、重要事件和相关故事。 这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所参观的地点。
2.尊重文物:请尊重红色革命基地的文物和纪念物,不要触摸、损坏或乱扔废弃物。
常见问题:
有关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党史是什么?
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又称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在延安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全党整风的机会,总结陕甘宁边区党的历史和检查陕甘宁边区的工作。
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266人,其中陕甘宁边区一级的党、政、军、民、学负责干部97人,分区党、政及军队旅一级的负责干部52人,县级党、政及军队团一级的负责干部117人。会议期间,延安中央高级学习组成员及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一部分干部旁听了会议。此外,在会议开幕、闭幕和讨论边区财政经济问题时,还邀请了政府和财经机关的党外负责人参加会议。
毛泽东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讲了话。会议期间,毛泽东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书面报告和《关于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十二条》的讲演。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历时80多天,解决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总结了陕甘宁边区党的历史经验,分清了路线是非。会议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子长、刘志丹等从实际出发,在陕甘宁边区发动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的路线是正确的。会议指出,陕甘宁边区党的历史上一些重大原则问题的争论,长期以来未能彻底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边区党内的一些同志,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为此,毛泽东在会上用了两天时间,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情况,逐条讲解斯大林《论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帮助清理边区党的历史上的路线是非。通过整风文件的学习和对边区党的历史问题的讨论,广大党员和干部提高了觉悟,懂得了什么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分清了路线是非。
二是检讨了抗战以来边区党内的思想偏向,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会议指出,抗战以来,陕甘宁边区党内的思想偏向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在工作中缺乏调查研究,处理问题主观片面;政策上的糊涂观念,实行“三三制”政策中的关门主义残余,错误地解释宽大政策;组织上闹独立性、自由主义、下级不执行上级指示、各自为政;领导作风上的官僚主义和军队中的军阀主义残余等。会议用大会讨论的方式集中批评了这些思想偏向。同时,为加强党的领导,会议决定,边区一级的党政军民工作都统一于中共中央西北局,分区一级的党政军民工作都统一于党的地方委员会;为更加密切军队和地方的关系,发起拥政爱民和拥军运动;整顿党的组织,重新登记党员等。
三是会议认真学习和讨论了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确定今后应按照“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把生产和教育作为边区建设的两大中心工作,以发展生产为边区建设的基本任务,从而为边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是党的一次重要会议,是陕甘宁边区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会议。它全面总结了陕甘宁边区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纠正了当时党内的思想偏向,统一了党的领导,增强了党的团结,明确了今后的任务,从而大大推动了陕甘宁边区的整风运动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对当时全党的整风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