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概述:
李子洲故居位于绥德县子洲图书馆东面约20米处的扶苏巷。1892年12月23日,李子洲出生在这个小院里,院落整体布局为绥德城内传统的四合院式,坐北向南,内有正窑3孔、厢窑6孔,倒座窑3孔,占地约为500平方米。正面3孔窑洞现由其后人布置为纪念室,居中的那孔窑洞为李子洲纪念室,陈列着李子洲部分遗物和10多位与李子洲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烈士的生平事迹,左、右两孔窑洞内墙上挂着几十名烈士的生平事迹。基地介绍:
介绍李子洲故居位于绥德县子洲图书馆东面约20米处的扶苏巷。1892年12月23日,李子洲出生在这个小院里,院落整体布局为绥德城内传统的四合院式,坐北向南,内有正窑3孔、厢窑6孔,倒座窑3孔,占地约为500平方米。正面3孔窑洞现由其后人布置为纪念室,居中的那孔窑洞为李子洲纪念室,陈列着李子洲部分遗物和10多位与李子洲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烈士的生平事迹,左、右两孔窑洞内墙上挂着几十名烈士的生平事迹。
李子洲个人简介
李子洲(1892年12月23日—1929年6月18日),名登瀛,笔名逸民。陕西省绥德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由于家境艰难,十五六岁才开始上学。1917年春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五四运动中,担任北京大学学生会干事,积极参加火烧赵家楼等正义斗争,不久加入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至1922年,参与进步刊物《秦钟》《共进》半月刊的创办和陕西旅京青年进步组织共进社的创建,是共进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又是《共进》半月刊的撰稿人和发行人,先后发表了《陕西师范学校应改革的几点》《纪念五一》等十余篇文章,被誉为共进社的“大脑”。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陕西革命的先驱者和陕北共产党的奠基人。1929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同年6月18日在狱中病逝,时年37岁。
李子洲个人成就
社会活动
1919年5月,李子洲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参加了“五四运动”示威游行,被推举为学生代表。他和学生们一起冲破军警的阻挠,包围了曹汝霖住宅,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正义斗争。并且一面设法营救被捕同学,一面继续组织爱国演讲活动。
1919年秋,李子洲与魏野畴、刘天章、杨明轩等创办了《秦钟》月刊杂志。
1921年10月,李子洲和魏野畴、刘天章、杨钟健、杨晓初等人又创办了《共进》杂志。
1922年10月,《共进》改为共进社,斗争锋芒直指陕西反动军阀和封建势力。
政治
1923年,由李大钊、刘天章介绍,李子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领袖林祥谦和总工会律师顾问施洋等四十余人惨遭杀害.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中共早期党员李子洲,借鉴十月革命的经验明确指出:“阶级战争开始了,我们要鼓舞起奋斗的精神,一定了牺牲的决心,用手枪,炸弹,前仆,后继,争我们最后的胜利!我们更应知道:最后的胜利总是属于革命的平民;因此勿愁不能成功;勿惧牺牲性命!拿起手枪,炸弹,前进,冲锋,杀尽那无恶不作,祸国殃民的军阀!那才能使社会平等,为争我们的自由幸福。前进!前进!一齐前进!!!”
1926年12月,奉调到西安参加筹建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和改组中国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的工作。
1927年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部长。
1927年2月,出任西安中山学院副院长兼总务长,和院长刘含初一起确定以“培养指导农民运动,办理党务及军队中的政治人才”为教学宗旨。
1927年7月初,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成立,李任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他受省委派遣,到武汉向中共中央汇报请示工作,代表省委起草了《关于陕西工作开展问题向中央请示》,请求中央选派有能力的干部来陕西工作。
1927年8月27日,张太雷代表中共中央接见,李子洲详尽汇报了陕西党组织的状况。不久,携带中共中央发给陕西党组织的八七会议文件和对陕西工作的指示,离开武汉。
军事
1927年10月12日至次年五月李子洲先后组织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
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行为在参观红色遗址或了解红色历史时,我们要保持敬畏之心,尊重历史和英雄烈士的牺牲精神。 不应当有游玩的心态,而应当以学习的态度去参观和了解。 在参观时,要保持庄重,不要随意触摸展品或留下乱扔垃圾的行为。 同时,要遵守参观规定,不要超越指定区域,以免损坏遗址或影响其他参观者。
2、保持文明礼貌
在参观红色遗址或参与红色研学活动时,我们要保持文明礼貌,做到不打扰他人,不影响他人的参观体验。 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尤其是在纪念馆等庄重场所,更要保持肃穆和敬意。 同时,要礼让他人,排队有序参观,不要插队或挤占他人的空间。
常见问题:
李子洲是个怎样的英雄?“我不怕死,我一个人牺牲了,还有更多的人活着,将来的社会必定是光明的,不要为我伤心掉泪。”这是烈士李子洲被捕后在狱中写信鼓舞妹妹李登岳的话。
李子洲,1892年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1917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学习,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五四运动中,任北大学生会干事,被推举为五四游行大会主席团成员,积极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等革命活动。
1920年1月,为使全国了解陕西社会情形及黑暗状况,李子洲与旅京陕西学生创办了《秦钟》月刊。次年10月更名为《共进》。1922年10月又成立了陕西旅京青年进步组织共进社,他既是共进社的领导人,又是《共进》半月刊的撰稿人和发行人。
1923年初,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李子洲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从北大毕业回陕,先后在三原渭北中学、榆林中学任教。1924年秋,李子洲任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在他的指导下,绥师成立了学生会,组织了进步团体共进分社、陕北青年社,创办了进步刊物《陕北青年》,引导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1924年冬,李子洲等人在四师成立了陕北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并帮助榆林中学和延安四中建立了党团组织,选派刘志丹等一批党团员进黄埔军校学习军事政治,派党团员到陕北军阀部队做兵运工作,发展百余名官兵加入了中共党团组织,为这支部队后来发动清涧起义打下了组织基础。他还组织成立了陕北国民会议促成会,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军阀斗争。
1926年12月,李子洲奉调到西安参加筹建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和改组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的工作。1927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部长。
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执行委员会在西安成立,李子洲任执委委员,分管组织工作,在他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陕甘40多个县市成立了党团组织,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子洲和陕甘其他领导人一起,组织了西安人民讨蒋游行示威,还通过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向全国发出通电,揭露蒋介石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6月,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在陕西进行“清党”,并电令留守陕西的石敬亭逮捕李子洲等共产党人,他被迫转入地下坚持斗争。7月,中央撤销陕甘区委,成立陕西省委,李子洲当选为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同年9月,兼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参与了省委对清涧起义、渭华起义的领导决策工作。
1928年11月,李子洲代理中共陕西省委书记。1929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李子洲被捕入狱。面对敌人酷刑折磨,他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由于李子洲入狱前已积劳成疾,加之敌人的残酷折磨,同年6月18日在狱中病逝,时年36岁。
1944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设子洲县,以志纪念。1957年,李子洲陵园扩建为绥德革命烈士陵园。
“我们一直以老爷爷为荣,他的事迹也一直鼓舞着我们所有人,没有革命先辈的付出和努力,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李子洲烈士的重孙、63岁的李建华说。李建华已经退休,他和家人常常在李子洲故居义务做宣讲工作,每逢佳节也会前去打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