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教育基地
马栏红26军成立地

马栏红26军成立地

基地概述:

马栏红26军成立地旧址,时代:1932―1935年,地址: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A区:东至马栏派出所,西邻转角村,南到旬邑山水河岸,北至马栏监狱农场砖厂。B区:东、南、北三面A区外延100米,西面A区外延200米。2014年6月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马栏红26军成立地旧址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12月,被列入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基地介绍:

介绍

马栏红26军成立地旧址,时代:1932―1935年,地址: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A区:东至马栏派出所,西邻转角村,南到旬邑山水河岸,北至马栏监狱农场砖厂。B区:东、南、北三面A区外延100米,西面A区外延200米。2014年6月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马栏红26军成立地旧址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12月,被列入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红色记忆

小山村走出的陕甘边第一支正规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诞生地暨军部旧址位于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走进转角村,村口的纪念碑是当地政府为“红26军诞生地暨红26军军部旧址”而立,红26军军战史陈列馆里的展板史料,详细诉说着这支革命队伍所经历的峥嵘岁月。

1932年12月24日,陕甘游击队开赴转角村整编,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并举行授旗仪式。当时的红26军只有一个红二团。红二团下辖骑兵连、步兵连和少年先锋队。全团共200余人,枪150余支,军马60余匹。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这支陕甘边地区最早获授番号的正规红军队伍,就这样诞生了,同时也标志着陕甘边军事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红军长征落脚点

红26军军部旧址管理所所长刘伟贤告诉记者,红26军从成立至编入红十五军团,独立战斗两年零九个月,历经战斗500余次,毙伤俘敌1万余人,缴获长短枪6000余支、轻重机枪150余挺、迫击炮18门、击落敌机1架。创建了以照金和南梁为中心的苏区,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唤醒了工农群众。

面对国民党的军事“围剿”,红26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用血肉之躯保卫和发展了苏区,使之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刘伟贤说,红26军军部旧址2013年10月对外正式开放,目前,军部旧址管理所已经成为咸阳市党史教育基地,累计接待社会各界游客3.6万人次。

依托资源重现红色文化名镇

旬邑马栏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既是陕甘红色革命的摇篮,又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而如今,马栏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建成了马栏革命旧址、马栏革命纪念馆、红26军军部旧址等参观景点。同时,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建起马栏镇民间艺人手工制品展览馆、阳坡头红色影视城等。

马栏红色文化旅游只是马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马栏充分利用厚重的文化、良好的生态建立以金盆社区为核心的红圈、马栏河为核心的绿圈、转角村为核心的休闲圈和旬马路河谷沿线构成了“三圈一线”的战略布局,实现“文旅、体旅、林旅”三旅一体的融合发展。

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行为

在参观红色遗址或了解红色历史时,我们要保持敬畏之心,尊重历史和英雄烈士的牺牲精神。 不应当有游玩的心态,而应当以学习的态度去参观和了解。 在参观时,要保持庄重,不要随意触摸展品或留下乱扔垃圾的行为。 同时,要遵守参观规定,不要超越指定区域,以免损坏遗址或影响其他参观者。

2、保持文明礼貌

在参观红色遗址或参与红色研学活动时,我们要保持文明礼貌,做到不打扰他人,不影响他人的参观体验。 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尤其是在纪念馆等庄重场所,更要保持肃穆和敬意。 同时,要礼让他人,排队有序参观,不要插队或挤占他人的空间。

常见问题:

马栏红26军有怎样感人的历史?

“马栏川,十八弯,穷苦人,望眼穿,盼了今天盼明天,红军来了有吃穿。”这个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反映了马栏人民对红军的期盼。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以下简称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位于旬邑县马栏镇的转角村。

红二十六军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由党中央授予正式番号的一支正规红军队伍,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危难之际,保存了全国仅剩的一块红色根据地,使之成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的长征落脚点和抗日出发地。

应运而生,西北地区有了正规主力红军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党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同年10月,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发动了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刘志丹等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经过长期艰苦斗争,于1931年9月在陕甘边界的南梁地区建立了南梁游击队。10月下旬,晋西游击队渡黄河转战至南梁地区,两支游击队胜利会师。1932年初,部队改称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12日,在正宁县三嘉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1932年4月20日,党中央作出《关于陕甘边游击队的工作及创建陕甘边新苏区的决议》,要求中共陕西省委“首先应从现在的游击队中选拔中坚的有力的队伍,编成经常的正式红军”,并强调这是毫不能延缓的最迫切任务。6月下旬,党中央在上海召开北方各省委代表联席会议,确定立即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

1932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召开会议,决定将陕甘游击队改编,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并通过创建陕甘边新苏区及二十六军决议案。

12月24日,陕甘游击队在宜君县转角镇(现属旬邑县马栏镇)举行改编授旗仪式,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共有200余人、枪150余支、军马60余匹,还有部分刀矛。

首战告捷,浴血重生进军南梁

红二十六军第二团成立后,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其任务有两条:积极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和地方游击队武装,扩大苏区,把照金与渭北苏区连成一片。

为拔除照金地区的敌人据点,打开新局面,红二十六军第二团首先对周围敌情做了分析,决定首战焦家坪较弱之敌,打好成立后的第一仗。此役,红二十六军第二团一举将敌全歼,俘敌60多名、缴枪60余支,战斗进行顺利,士气高昂。

1933年5月,在敌人向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和照金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之际,“左”倾机会主义者杜衡强令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南下渭华地区,遭敌重兵围追堵截,部队在终南山被打散。历经磨难,刘志丹、王世泰等幸存下来的红军领导人和骨干,终于在4个月后返回照金。

1933年7月,得知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南下失利的消息后,陕甘边特委将渭北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第四团。1933年11月3日,陕甘边特委和红军总指挥部召开包家寨会议,决定恢复红二十六军,建立以南梁为中心的苏区。11月8日,陕甘边特委和红军总指挥部正式宣布成立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下辖红三团和红四团(骑兵团),共500余人,随即进军南梁,扫除陕甘交界的反动地主武装。到1934年,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

粉碎敌人“围剿”,打通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

1934年2月至5月,陕甘宁三地军阀纠集1万余人的兵力对南梁革命根据地策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军主力,转至外线,连战连捷,歼敌3000余人,粉碎敌人精心筹划的“围剿”。

随后,红二十六军不断壮大,主力达到5个团3000余人。11月,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召开,宣告陕甘边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正式成立,各县区都相继成立了红色政权。在陇东高原上诞生并成长起来的红二十六军和各路游击军汇集成了一支不可阻遏的红色铁流,严重动摇了反动派在西北的统治。

1935年春,国民党集合4万兵力,对陕甘边和陕北两块苏区策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面对十余倍于己之敌,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1935年1月在陕北成立)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定、靖边、安塞、保安等6座县城,在陕甘20余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敌人的第二次“围剿”被彻底粉碎。红军主力发展到5000余人,游击队4000人,革命力量空前壮大。

1935年7月,蒋介石调兵10万之众,向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大“围剿”。8月初,刘志丹率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北上吴堡,随即隐蔽南下,到达绥德新店一带,再度围点打援。8月21日,一举全歼西渡黄河来援的晋军第3旅第6团1200余人,取得定仙墕大捷,狠打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红二十六军从诞生到编入红十五军团,大小战斗500余次,毙伤俘敌1万余人,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经过艰苦战斗,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继而会同红二十七军,粉碎敌人的“围剿”,将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

上一篇:亭口活动旧址 下一篇:三原黄子文墓
团建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