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位于碑林区友谊西路,由博物馆区、荐福寺遗址、小雁塔三部分组成,占地245亩,在国内博物馆中独树一帜。西安古城骑行游览完毕后,从文昌门公交站乘坐40路公交车到达小雁塔站,大约30分钟。小雁塔站是景区北门,三月份去的时候,荐福寺遗址、小雁塔正在提升改造,所以只能绕到西门参观博物馆区。
西安博物院免费不免票,建议游览3-4小时。
游玩景点:
荐福寺荐福寺始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是高宗李治驾崩百日后,宗室皇族为其献福而兴建的寺院,故最初取名“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为“荐福寺”。神龙二年(706年),扩充寺庙为翻经院。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荐福寺是当时长安城明令保留的四座寺院之一。寺址原在唐长安城的开化坊南部,即唐太宗之女襄成公主的邸宅,唐末因遭兵祸破坏,将其迁建于安仁坊小雁塔所在的塔院里,即今址。
唐代的大荐福寺由寺院和浮图院组成,寺院在开化坊,门朝南开,浮图院位于安仁坊,门朝北开,中间以大街相隔,两大门相对。现存的荐福寺古建筑群为明清两代重修,寺内古建筑群大体延续了明代正统年间重修时的布局,寺内殿宇建筑集中在山门直对小雁塔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慈氏阁、大雄宝殿、藏经楼、小雁塔、白衣阁等。
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关中八景”之一。
小雁塔有塔必有寺,小雁塔就坐落在荐福寺中,因为塔形似大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而得名。小雁塔正式名称为“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元年(707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塔为密檐式砖结构,由地宫、基座、塔身、塔檐等部分构成,塔身为四方形,青砖结构。原为15级,约45米高,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大地震时,塔顶被毁掉两层,现存13层。塔的内部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
小雁塔下现保存有十六通明清时期陕西武举的雁塔题名碑,明清时期陕西地方乡试考中的武举人都会到荐福寺小雁塔下刻石留名,就是所谓的“雁塔武举题名”。这是效仿唐代的习俗,唐朝学子在进士及第后就可以到大雁塔刻字留名,形成最早的“雁塔题名”,寓意“跃登龙门”,光耀门楣。
博物馆区
博物馆作为西安博物院的主体建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大师主持设计,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理念创作。博物馆的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馆藏文物11万余件,展出文物2000余件,分布在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陈列中。进入大厅,低头看到是古都西安的都城发展变迁图,仰头看到是圆形天顶。
因为博物馆主体建在高台山上,进入大厅后需要从两边的楼梯下到负一层到基本陈列展。基本陈列以“古都西安”为主题,以西安作为13王朝的古都、一千多年建都史为主线,以历代文物的展示为基础,突出反映西安的都城发展史和都城社会生活状况。展厅陈列文物660余件组。在“古都西安”的总主题下,又分为“千年古都”和“帝都万象”两部分。
“千年古都”部分是一个圆形展厅,展厅正中是巨大的唐长安城模型沙盘,它是根据最新的考古发掘报告以及史料记载相结合而形成的,模型按照1:1500的比例缩制而成,再现大唐长安城的辉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