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亩地支部旧址位于宁陕县四亩地镇四树坪村里长沟内。系中共安康地委书记刘文彬于1938年11月,按照省委指示,亲赴四亩地主持建立起来的。隶属中共安康地委领导,是宁陕县第一个党的地下支部。支部初建立时,只有两名党员,彭易乾任支部书记兼组织工作,王培伸分管宣传、统战工作。支部建立后,陆续接收了彭易恒,何子强入党。根据省、地委指示,把发展武装力量作为支部的主要任务。支部在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党的抗日政策,组织群众、武装群众、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0年6月,国民党四亩地区长彭治安怀疑何子强的行动,向县府告密,县长即派自卫队队长车明道带领自卫队百余人到四亩地逮捕彭易乾,扑空后抄家。未暴露的彭易恒、何子强,因失去领导而停止活动。
红色历史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新时期。家居宁陕县四亩地里长沟的彭易乾和彭易坤,当时正在西安上学。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彭易坤毅然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民主圣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区队长,随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南征北战,奋斗不息。在抗战烽火迅猛发展的1938年春,彭易乾也从西安投奔延安,进入“抗大"第四期学习,并加入了共产党。
1938年11月,彭易乾毕业,与同期毕业的共产党员王培伸商议,回宁陕县四亩地抓武装,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介绍到中共陕西省委,又由省委介绍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派他们到宁陕县四亩地,开展革命活动。
彭易乾、王培伸接受党的派遣,1938年11月底顺利到达宁陕县四亩地,立即开展了一个以群众工作为中心,以战工作手段的走访活动,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1938年12月初,中共安康地委书记刘文彬和宣传部长李开藩,在参加了中共陕西省委传达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的会议后,省委负责同志向他们介绍了宁陕县四亩地彭易乾和王培伸的情况及其所担负的任务,并指示他们前去接头,帮助建立党的组织。
刘文彬和李开藩,于同年11月由省委回安康途中,经户县进峪子,到宁陕县四亩地,用“陈贤才"的暗号同彭易乾和王培伸接上了关系。
第二天刘文彬、李开藩、彭易乾、王培伸四人,在蒲河边沙滩上,召开了一次会议。在刘文彬主持下,建立了中共宁陕县四亩地支部,彭易乾任支部书记兼组织工作,王培伸分管宣传、统战工作。从此,诞生了隶属中共安康地委领导的宁陕县第一个党支部一一四亩地党支部。
在这次会议上,刘文彬传达了省委指示,交待了任务,强调注意联系掉队红军,掌握一批武装,开展革命活动。
党支部建立后,介绍进步青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初,彭易乾介绍彭易泽到西安七贤庄参加八路军(彭易泽参加八路军后,在延安驻守6年,1945年,党的七大后,随部队转战山西、河南,日本投降后,到东北,1949年,辽沈战役后,因回家和部队失去联系,回乡务农)。同时,做好发展党员工作,1939年4-5月陆续接收了彭易恒、何子强入党(彭易恒,1921年10月出生于宁陕县四亩地。何子强,原籍四川人,做小生意到宁陕县四亩地落户)。四亩地党支部成员由两名增加到四名。党支部成员重新进行了分工:彭易乾任支部书记兼任组织工作,何子强负责武装工作,王培伸(缺席,此时回旬阳家乡去了)负责统战工作,彭易恒负责情报及群众工作。
1935年年至1937年,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均在四亩地频繁活动,有些伤病员和掉队人员,散居在这一带,对发展革命武装,有一定的基础。四亩地党支部,根据省、地委的指示,把发展武装作为党支部的主要任务。他们集中力量,“收集地下武装,联系有志之士,为抓取当地反动武装,组织游击队创造条件”。经过一段时间访问,联络了陈树德(四川人,红二十五军掉队战士)、张麻子(红军掉队战士)、付良卿(城固县人)等,收集了五六支手枪,七八支长枪,通过付良卿又联络了佛坪县陈家坝地区的一些青年人。
彭易乾和王培伸到四亩地的主要任务,本想利用彭易乾与其四伯彭治安、五叔彭绳武的亲属关系,接收他们掌握的地方武装,成为党领导的抗日力量。以便“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旦日本攻占潼关,陕西成为沦陷区时,在秦岭山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打击侵略者。
1938年至1939年,四亩地区长彭治安及其子彭六吉,掌握了上百支枪的武装力量;保安队长彭绳武,手下也有五六十支枪的武装力量。彭易乾利用自己有文化,受过军事训练等优越条件,计划用和平方法,从彭六吉和彭绳武手上,把这两支武装力量接收过来,掌握在自己手里。
彭易乾经过多次工作,彭治安对他持“毕业于抗大,受共产党熏染既深,思想当不正确”的成见,坚持把武装力量掌握在自己手里,丝毫不肯放弃兵权。彭绳武受彭治安的控制,也是抓住兵权不松手。因此,和平接管武装力量未达到目的。
在和平接管武装工作失败后,四亩地党支部只得依靠自己掌握的少许武装,逐步发展壮大自己。1939年7月,根据付良卿提供的情报,国民党某预备师一副官带兵四人,携手枪四、五支,由佛坪县取道宁陕县去西安。彭易乾同何子强、付良卿商定,在宁陕县东江口一带伏击,夺取这批枪支。因行动迟了几小时,没有达到目的。同年10月,东江口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四亩地区长彭治安为排除异己,向宁陕县政府密告,诬陷是彭易乾指示所干。
1940年6月初,宁陕县政府派自卫队队长车明道,带领自卫队百余人,到四亩地逮捕彭易乾。党员何子强听到消息,报告了彭易乾。彭易乾同其父彭旭初,立即从房后树林翻山逃走。敌人扑空后抄了彭易乾的家,发了通缉令。
彭易乾父子,翻秦岭,经王家河、田峪、周至县到达西安。宁陕县政府多次指示柴四乡,核查所谓异党活动。四亩地党支部没有暴露的彭易恒、何子强两名党员,在国民党白色恐怖和失去领导的情况下,停止了活动。
四亩地党支部四名党员的去向是:党支部书记彭易乾,离开四亩地到西安后,因生活所迫,为继续寻求革命道路,改名彭建候,考入黄埔七分校充入伍生。1942年到兰州受训。1944年5月毕业,集体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军队下级军官等职。1949年3月离职回西安住闲。西安解放后,协助城工委搞敌伪财产及遗留物资武器等的查收工作,并将一份西安市敌特部署名册及西北敌军部队的分布及代号材料交给党组织。西安市政府成立后,彭易乾未得安排工作,即自谋生路。1950年起,修理各种电器。1958年参加红星钟表厂电器修理门市部。1959年支援纺织城建设。1963年工厂下马,逼迫回家。后经安排到霸桥工作,未恢复原工资级别。1968年11月以反革命罪被捕入狱。1970年2月遣送原籍宁陕县四亩地。1979年2月经西安市新城公安分局平反,恢复工作。1982年1月退休,现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成员。
王培伸,在四亩地党支部成立不久,因无职业掩护,工作难以开展,请假回旬阳县探亲。后与彭易乾联系未成,1939年到洋县上国立东北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事业。全国解放前,先后在邠(彬)县中学任教导主任,陕甘宁边区联合中学任副教导主任;参加关中解放斗争,在耀县、富平、三原等地,协助地方建政和接收中等学校恢复工作。后到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和省社会主义公学学习,任富平中学(迤山中学)校长。1979年10月离休。曾任陕西省政协委员,富平县政协常委。
彭易恒,自1940年6月彭易乾离开后,一直在四亩地乡四树坪村务农。
何子强,在彭易乾离开后,继续租种地主土地。解放后一直务农,1974年9月病逝。
四亩地处于秦岭南麓,宁陕与佛坪两县、安康与汉中两地区的毗邻部。北与周至、户县接壤,是陕南和川北通行关中、西安的交通要道,宁陕县的重要集镇之一。宁陕县政府在此设立区政府,组织保安队,地主豪绅当道,反动势力相当强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建立过中共宁佛工委,有重新建立党组织、发展革命力量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因此,省委和地委决定在四亩地建立党的组织是正确的。四亩地党支部建立后,虽然历时只有一年零八个月,在发展党的组织,联络各方人士,准备力量开展武装斗争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在当地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