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91803063
西安团建公司电话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泾阳安吴青训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教育基地 > 泾阳安吴青训班
1938年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举办的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它是抗日青年的旗帜、革命青年的熔炉、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安吴青训班的校址就是泾阳吴家大院。抗战期间,吴家后人把这个院子捐给了共产党。
  • 基地介绍
  • 注意事项
  • 常见问题
介绍

1938年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举办的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它是抗日青年的旗帜、革命青年的熔炉、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安吴青训班的校址就是泾阳吴家大院。抗战期间,吴家后人把这个院子捐给了共产党。

红色历史

冲破层层封锁,爱国青年齐聚安吴堡

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所在的吴氏庄园建于清代中叶,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抗战时期,吴氏庄园女主人的养子吴怀先把这里提供给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时期培养青年干部的基地。时针拨回到1937年,中共中央青年部实际领导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为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和满足广大爱国青年抗日救国的要求,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了战时青年训练班,后通称安吴青训班。

青训班第一期的办班地点并不在安吴堡,而是在于右任先生的斗口农场。后来由于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骚扰和迫害,青训班做了第一次搬迁,搬到了云阳镇的城隍庙。由于青训班影响力非常大,学员人数成倍增加,城隍庙非常破旧,远远不能适应青训班的发展要求,于是做了第二次搬迁,迁到了我们现在所处的安吴堡。

1938年1月10日,第四期青训班开学,学员来源遍及全国大多数省区,当期总人数超过了1000人。学员人数最多时近2000人。

“火车在中原大地的原野上奔驰,一路上经常遭到日机骚扰……我在火车上向北方凝视,不时还听到远方有零星的炮声,祖国北方的同胞姐妹正遭受倭寇的蹂躏。”原安吴青训班学员、后出任贵州大学校长的黄辅忠回忆,怀着对革命的向往,他就是在炮火中一路从贵州辗转抵达陕西安吴堡的。

六椽厅是整个院落的主体建筑,安吴青训班刚迁到这里时,学员白天在这里上课,晚上这里是儿童连的孩子们打地铺睡觉的地方。没有床,没有炕,学员们就在砖地上铺上谷草,盖上薄薄的棉被,晚上有时甚至冻得腿脚发麻,当时条件的艰苦可见一斑。

“柏树林,好课堂,蓝天为帐山做墙”

“堡子东北有一大片常青的松柏树林,就在这些松柏树下的空地上,青训班的学员经常开大会、上大课,听领导报告,真是得天独厚的‘露天大课堂’。”黄辅忠回忆在中共中央青委安吴堡青训班的日子时写道。

这里说的松柏树林其实是吴氏陵园,即吴家的祖坟。“露天大课堂”有两大优点:一是面积足够大,可以同时容纳千余人上课,青训班人数最多的时候将近2000人;二是茂密的松柏树形成一个天然的防空掩体,能躲避敌机的侦察与轰炸。

有一句话对陵园学习的描述十分贴切:“柏树林,好课堂,蓝天为帐山做墙,学为抗日,熔炉炼纯钢。”

革命青年的熔炉,青运史上的丰碑

“聚在这儿我们上了生命的第一课,再会吧,我们到战场上去上第二课。我们将亲见祖国在血里得到自由,我们将在灿烂的乐园里上第三课。”在安吴青训班的结业证上,这段出自胡乔木同志的寄语深深印刻在学员的灵魂深处。

中国民主同盟会早期领导人李公朴说:“它是在一个最艰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而现在又为一般热血青年万分踊跃地参加。”为了节约经费,学员们发起节约的竞赛运动,如“不吃零食”“不进馆子”“不抽香烟”“不涂雪花膏”。

“忠诚、团结、活泼、紧张”是青训班的作风理念。这里实行军事化管理,学员们自觉遵守革命纪律,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团体。在此过程中,爱国青年懂得了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所需要的品质,一些学员还会被选拔至延安继续学习。

“安吴青训班,在我们党为了夺取抗战胜利需要人才的时候,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面目出现,在国民党统治区,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爱国抗日’‘救亡图存’的响亮口号,把成千上万的青年——各族各界的知识青年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加以短期的训练,使之受到马列主义科学的启蒙教育,树立起为人民、为祖国而献身的革命人生观。”原安吴青训班教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朱致平说。

据了解,安吴青训班前后共办了14期,组建了127个连(队),为中国革命队伍培养了1.2万多名青年干部。这些爱国青年后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等时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很多后来都成为党的中高级领导骨干。安吴青训班在中国青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微信联系率然团建

版权所有© 2024 率然团建 (本站部分文字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劳烦联系我们删除) 陕ICP备2022011159号率然团建备案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