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特(分)区党政军机关马家堡旧址,位于旬邑县城东北20公里的职田镇马家堡村。1936年1月,中共中央派贾拓夫等到达关中特区,在中共陕甘边区南区委员会、陕甘边区南区苏维埃政府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关中特区委员会、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国共合作后,将关中特区改为关中分区。关中分区机关在马家堡办公三年多的时间,在分委书记习仲勋的领导下,开展反磨擦斗争,进行统一战线工作,健全地方党政军组织,发展边区教育事业,并先后两次召开党代表会议,为关中分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历史
1935年11月,中共中央调整陕甘苏区行政区划,将其划分为陕北、陕甘两省,设立关中、神府、三边三个特区。其中,关中特区是关中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是仁人志士和军需物资通往延安的重要驿站,被誉为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
1937年2月,中共关中特区机关由淳化县桃渠塬移驻新正县马家堡村。10月,中共关中特委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将关中特区改为关中分区,选举成立了中共关中分区委员会,习仲勋任书记。
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的反共倾向明显增长。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国民党统治集团对抗日的态度日趋消极,对人民抗日运动的限制日益增强,进而不断制造摩擦事件。关中分区地处陕甘宁边区的南端,东、西、南三面都与国民党统治区域接壤,并且东临咸(阳)榆(林)大道,西控西(安)兰(州)公路,向南可抵达陇海铁路,震慑西安、宝鸡。因此,关中分区成为陕甘宁边区反摩擦斗争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
1939年12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关中分区即是这次反共高潮中武装进攻的重点地区之一。胡宗南部在关中分区不断制造事端,发动武装进攻,夺城掠地;派遣和纵容特务、土匪捕杀地方干部,抢劫扰民;大肆进行反共宣传,欺骗群众,蛊惑人心,对边区造成严重危害。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分裂活动,习仲勋领导关中分区军民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进行了针锋相对、有理有节的斗争和有力的回击。在此期间,关中分区部队进行大小战斗90余次,警备八团和关中分区保安独立三营等部队先后进行了马栏、庙湾、井村、转角镇等多次较大的战斗,拔除敌据点10多处,消灭顽军1000余人,缴获长短枪400余支,给顽军以有力痛击。
1940年5月,国民党军陆续侵占了关中分区新正、赤水、新宁等部分地区。关中分委为了争取主动,决定分区机关和部队主动撤离驻地马家堡,移驻雷庄、阳坡头一带。
习仲勋与关中特区党政军机关一起在这里度过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三年间,在极端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习仲勋和分委同志领导和组织全分区人民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民主政权,创办师范教育,发展经济等各项事业,有效地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一次又一次的武装挑衅,使关中分区成为抗日战争的坚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