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91803063
西安团建公司电话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旬邑马栏革命旧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教育基地 > 旬邑马栏革命旧址
马栏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马栏村西约400米的西河坡村北的山梁之上,总面积约75平方千米。马栏革命旧址由关中分区党政军机关及中共陕西省工委马栏旧址、习仲勋旧居、马栏七孔桥、关中分区大生产成果展览室、马栏革命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碑、水上剧场、烈士陵园等部分组成。2007年,旬邑县委、县政府开始修复建设马栏革命旧址,2011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马栏革命旧址见证了在这一革命时期,习仲勋、汪锋、张仲良、赵伯平、高锦纯、张德生、文年生、王世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工作和战斗,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革命纪念地。
  • 基地介绍
  • 注意事项
  • 常见问题
介绍

马栏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马栏村西约400米的西河坡村北的山梁之上,总面积约75平方千米。马栏革命旧址由关中分区党政军机关及中共陕西省工委马栏旧址、习仲勋旧居、马栏七孔桥、关中分区大生产成果展览室、马栏革命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碑、水上剧场、烈士陵园等部分组成。2007年,旬邑县委、县政府开始修复建设马栏革命旧址,2011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马栏革命旧址见证了在这一革命时期,习仲勋、汪锋、张仲良、赵伯平、高锦纯、张德生、文年生、王世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工作和战斗,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革命纪念地。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关中分区机关迁到马栏镇马栏村,先是住在群众家中,后相继开挖了300多孔窑洞。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中共西北中央局决定将中共陕西省委与中共关中分委合并为中共关中地方委员会,统一领导关中分区和陕西国统区党的工作。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中共关中地委成立,机关仍驻马栏镇,并设立统一战线工作部,领导原中共陕西省委所辖国统区党的工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为进一步恢复和加强陕西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做好统战工作,中共陕西省工作委员会成立,工委机关驻旬邑县马栏镇。1949年4月,中共关中地委改为中共三原地委,关中分区至此完成了其12年的历史使命。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建成关中分区大生产展览室工字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为了解决交通困难、方便物资运输、打通关中分区与延安的通道,关中分区组织马栏军民人拉、肩扛采集石料,在马栏河上建起了一座七孔石桥。1977年,补修桥面时,加宽1米,增筑了栏杆。1986年,再次维修,增设了两边人行道及钢管栏杆。 

2007年,旬邑县委、县政府开始修复建设马栏革命旧址。

2011年6月,马栏革命旧址正式对外开放。

2009年,马栏革命纪念馆建成。

主要建筑

关中分区党政军机关及中共陕西省工委马栏旧址

关中分区党政军机关及中共陕西省工委马栏旧址,现存窑洞375孔。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关中分区机关迁到马栏镇马栏村,先是住在群众家中,后相继开挖了300多孔窑洞。在一处院落中,有27孔窑洞保存得较完好,是习仲勋、李先念、彭德怀、汪锋等同志当年长期工作、居住过的窑洞、警卫人员站岗值勤的哨所,和关中报社旧址、当年关中分区和陕西省委各部门的旧址(组织部、统战部、宣传部、社会部等)。每一孔窑洞中,革命前辈曾经用过的办公桌椅、喝水的茶杯、放文件资料的木柜子,甚至睡过的土炕,都干净整洁、摆放有序。关中分区大生产成果展览室(工字房)

关中分区大生产展览室工字房

为展现生产成果,中共关中地委在新修的工字房内举办了军民大生产成果展览。关中分区大生产展览室工字房,砖木结构,面阔约31米、进深约13米、40根外檐柱形成回廊状如“工”字,称“工字房”。

马栏革命纪念馆

马栏革命纪念馆,全框架二层结构,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馆内共展出图片800多幅,实物600多件。馆内采用图片、实物、场景复原、泥塑及电子书等声光电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旬邑革命史、关中分(特)区革命史实。

关中地委小会议室

关中地委小会议室,四间土木结构房屋。关中地委在这里开展了整风学习。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张宗逊、习仲勋在小会议室里部署指挥了著名的爷台山反击战。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彭德怀在这里研究制定了西府战役作战方案。

微信联系率然团建

版权所有© 2024 率然团建 (本站部分文字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劳烦联系我们删除) 陕ICP备2022011159号率然团建备案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1858